连接非物质与再物质
明基投影机展现计算机艺术美学简史
从艺术到艺术品,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实景展示,离不开各种媒介和材料。在创作与构思艺术的过程中,艺术家借媒材完成自我挑战和创新,媒材不止是工具,也是艺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了可见、可触摸的媒材,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种虚拟艺术媒材——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的算法,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美学表达形式。
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蔚为壮观的计算机艺术展,带领人们回顾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UCCA 2020年度战略合作伙伴的明基BenQ,为本次展览4个展区提供影像设备支持。将计算机艺术作品化无形为有形,明基工程投影机以大尺寸、高清晰、沉浸式的显示水准出色完成了本次任务。
下面介绍几幅本次展出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的艺术作品。
《立方极限》
作者是来自德国的艺术家曼弗雷德·莫尔(Manfred Mohr)。早年是爵士乐手,所以早期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音乐感和韵律感。之后,艺术家迷上了立方体和超立方体,于是便有了作品《立方极限》(1973-1974)。
这是最早一批使用计算机进行影像制作的实验作品。作者通过作品探索高维空间、高维立方体具有整全性和闭合性,属于一系列作品中的早期尝试。
该作品使用了1台明基I4265投影机,此投影机配备0.8焦距镜头,以7500流明的亮度,丰富的色彩表现能力,生动展现了奇异的几何美感。
曼弗雷德·莫尔 ,《立方极限》,1973-1974,影像 ,4分钟。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data.tron(WUXGA版本)》
作者是池田亮司,日本著名的实验音乐家。作品名data.tron指数据波场。如他的音乐作品,池田认为节奏比旋律更贴近人类的本源。在本作品中,他希望探讨数如何被用来编码、理解和控制世界,让观众能够在0与1的无限中感受数据的无垠宇宙。所以不妨将它作为一场电子音乐会,去感受,去接纳。
本作品使用了1台明基LU9915投影机,配备0.8焦距镜头,10000流明的亮度,呈现WUXGA分辨率的宽屏高清影像。真实的色彩还原能力,明亮高清的画面效果和流畅的内容切换,都带给观众出色的观赏体验。
池田亮司《data.tron(WUXGA版本)》,2011,视听装置,DLP 投影仪、计算机、音响,尺寸可变,概念和编曲:池田亮司,计算机图形和编程:松川昌平、德山知永 ©池田亮司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蒲公英》
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米歇尔·布雷(Michel Bret)和爱德蒙·库绍(Edmond Couchot)。很难想象这是30年前的互动装置,三维计算机图形领域最早的互动艺术作品之一。屏幕动画里的蒲公英随风摆动的样子如此真实,当我们对着传感器吹气,它便会随风飘散,而且传感器十分灵敏,轻轻吹便散得慢,用力吹便散得快,令观众直呼“神奇”。
本作品使用了3台明基LU951ST投影机,4K分辨率,5000流明亮度,可变焦短焦投影,方便营造互动空间氛围感,安装也十分便利。
米歇尔·布雷与艾德蒙·库绍 ,《蒲公英》,1990-2019,互动装置,尺寸可变。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夏日花园》
作者是意大利艺术家夸尤拉(Quayola),这是一幅致敬印象派之作。曾经的印象派通过肉眼观察和颜料笔触来捕捉光影的流动,而作者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比如超清摄像机和定制计算机软件,捕捉人类无法感知的细微环境变化,使得我们得以透过一双超人之眼,去观察属于印象派的自然景色。
本作品同样使用了3台明基LU951ST投影机,进行三面墙壁的融合拼接投影,在打造超现实沉浸感的同时,放大印象派所描摹的核心美学,令数字时代的经典艺术得以新生。
夸尤拉,《夏日花园》,2019,三联屏高清影像,尺寸可变。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机器幻觉——纽约流动之梦》
作者是土耳其艺术家雷菲克·阿那多尔(Refik Anadol)。与早期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像不同,这件作品属于机器学习的产物。机器对超过一亿张纽约城市图像进行消化、理解和重组,建立起人工智能对纽约的重新想象,宛如流动的梦境,瑰丽而不可思议。
本作品使用1台明基LU9915投影机,高亮高清的画质完整呈现了人工智能的想象细节,画面中的明暗对比、色彩过渡如实还原,明基投影机在其中担任了未来与现实的沟通桥梁。
雷菲克·阿纳多尔 《机器幻觉——纽约流动之梦》,2019,计算机生成影像,尺寸可变 。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早餐与人工艺术》
作者是中国艺术家费亦宁与官承翰。作品展现了一段人类消亡后的时间片断:少女并不是真的少女,而是人工智能。她在早餐时刻重演了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1975年的行为作品《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Art Must be Beautiful, Artist Must be Beautiful)。与阿布拉莫维奇的焦虑狂躁截然不同,少女恬静美好,没有一丝痛苦,因为她只是在玩赏、cosplay一种已灭亡的生物——人类。从 “非人”的角度审视人性,透露出疏离和绝望。
本作品使用了两台明基LK953ST投影机,以5000流明亮度,稳定输出,4K画质为观众提供真实强烈的沉浸感,同时配备了0.8短焦镜头,避免人走动时带来阴影困扰。
费亦宁与官承翰,《早餐与人工艺术》,2019,双通道高清视频,彩色有声, 9分50秒 。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现场,图片致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工程投影机与计算机同属于艺术可用的媒材。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老师的首次个展,到话题度讨论量超高的UCCA大型展览“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再到去年武汉举办的米开朗基罗沉浸式艺术展,明基打造声、光、电、色齐全的多媒体艺术方案,完整准确地呈现了艺术家的作品,让观众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更立体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