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er|在亚丁稻城,重新认识自己
在亚丁稻城,重新认识自己
文 / Peter
这次公司团建看起来最大的挑战是在亚丁稻城,从4100米到4700米的高海拔徒步,没去之前我就知道这部分对我完全没压力,全程走下来比想象中还是轻松了一点,这些年身体起起伏伏,倒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曲线。
2006年刚入公司,那时候体重210斤,虽然年纪轻,其实身体的感觉并不好。07年参加公司的“巅峰战将”活动,一下就被点燃了,总想着逼自己一把,于是那年我用极端节食的方式减肥,3个月硬生生从210斤掉到了160斤。但那是对身体的透支,不健康的手段换来的成果并不能持续,后面体重慢慢反弹,也是常年维持在200左右的水平。再一次萌生减肥的想法是2013年女儿出生,心里突然有种责任感冒出来,我不想让她记住一个总是大腹便便的爸爸。我开始第二次减肥,这次换了思路,用运动为主,节食为辅,终于又瘦回了160斤。这一次虽然比上次健康很多,但我的心态依然只是“减肥”,而不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我把节食、运动看作是一段段的任务,做完了,就放下了,没有融入日常自然也难以持久。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2年。那年岳父因癌症离世,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他是个平常不太声张的人,但临终前几个月的长期卧床,糟糕的生活质量,让我意识到:生命不仅仅是长短的问题,而同时也是质量的问题。那之后,我开始系统地运动,甚至一度把体重降到了150斤。但因为运动量太大,膝盖也开始出问题,我才明白,身体并不是越极端越好。它更像是一台老车,需要调养,而不是一味猛踩油门。这些年的减肥和运动经历,让我逐步放下了“一定要瘦到多少斤”的执念。体重稳定在160斤,膝盖也没再出问题,我也慢慢学会了调整节奏。不是停下来,而是学会慢下来。
这次在稻城亚丁走下来,能感受到身体和精神都比以前更强韧了。年轻时追求的是冲刺,是证明自己,现在则更多是在体验过程,看身体的反馈,学着和它相处而不是对抗。真正的极限,不是某一次爬多高的山,跑多远的路,而是你能不能在长期中持续地调控自己,既不过度燃烧,也不放弃管理,学会相处。在高海拔走完一天回来,我没有过多的兴奋,去之前就知道我自己肯定能够走下来,但是20年后的自己呢,是否还能走完金刚挑战线?暗自也给未来65岁的自己定个和三座神山的约定。
现在再看健康这件事,不再是“减多少斤,跑多快跑多远”这种指标性的数字,有时候我会想,人生需要长度,但它更需要质量。健康不该是压抑欲望或对抗身体的战斗,而是一种能享受生活、能稳定输出的状态。如果说年轻时我们对“极限”充满幻想,现在我更相信,“极限”也可以是温和的持续,是把生活过成一条稳稳的坡道,而不是高低起伏的折线。这次团建于我,不只是一次高原徒步,更像是对身体过去二十年的一次总结和确认。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但质量的掌握权,从来就在我们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