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多年前,在笨球中国的办公区里,放眼望去都是一个个格子间(见上图)。格子间的英文是cubicle(来自拉丁语cubiculum,意思是睡觉的小屋)。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早在15世纪时,这个单词就出现了,用来形容由大房间分隔出来的各种形式的小房间和小隔间,而格子间在办公空间里的广为流行,相传源自1968年美国家具设计师普罗普斯特的发明。当年,他就职于美国密歇根州的赫尔曼·米勒公司,创造性地推出了移动办公家具——格子间。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普罗普斯特的设计初衷是很棒的,他希望一方面给予工作者个人隐私足够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人占用的办公空间最小化。因此,由他设计的办公区,包含大大小小的工作台,也包含必不可少的隔板。另外,他把自己的设计称之为“行动办公室”。他的发明因为经济而又实惠,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原本设计的工作间组合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做任何改变与移动。然而一旦落实到真正的公司里,往往一经建立就万年不变了。

最终,普罗普斯特的原始设计开始萎缩,而灵活的行动办公室也日益演变成小小的“格子间”。格子间在办公场所如此流行,以至于演变成职场文化的某种缩影和符号。只有位阶很高的主管才拥有独立办公室,而秘书助理通常守在门外,更多人则是在纵横交错的格子间里埋头苦干。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有朝一日拥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因为象征权力和地位。相对于更早期的封闭式办公环境,格子间已经是某种程度的开放式设计了。毕竟,它破除了围墙。

甚至于有些公司总裁,自己也坐进格子间里,以示和员工一样平等。刚进公司的新人,通常比较容易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因为他们得以有机会接触高层领导,也多了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反而是曾经习惯于传统布局的中层干部,因为一下子被抹平等级差别,好不容易树立起的权威感不见了,因此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当然,有形的围墙是最容易破除的。从传统办公室格局进化成格子间布局,不代表企业真的开放包容了。消除员工心灵上的围墙,并不容易。

如何让工作者既能适应开放式工作环境,又能形成“真正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不仅仅需要在办公空间设计上动一番脑筋,更需要在文化面、制度面上全盘思考。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明基中国在离开原先狮山路268号厂区,并且迁入竹园路181号新址之后,依据不同单位与部门的业务属性,对办公空间布局进行了多样化设计。有些部门仍然在格子间里办公,而营销业务单位则取消传统格子间,改而采用完全开放的空间设计,再结合颇有自由感的工业风元素,意在打破沟通障碍,更方便员工畅所欲言、协同工作。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而那些散落在不同空间、不同角落里的绿植盆栽、艺术装置、休闲器物、健身装备,乃至茶歇厨房等等,不只柔化了工业感的硬度,也让从事创意行销的工作者,不经意间更容易迸发灵感。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不可逆转的主基调和大趋势,而明基笨球办公空间的演变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在市场上广受好评的明基智能商务系列产品,包含支持全平台无线投影的智能商务投影仪、无线投屏器、智能商务大屏,不仅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广为应用。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明基的年轻人们,无需借助电脑,掏出随身的智能手机,拿出平板,或者只是带上一个U盘,随时随地,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开一场高质量的会议了。

明基笨球时代变迁 | 从【格子间】到【工业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QR code
Light Dark Dark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