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日记|想要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读书
中文系日记
想要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读书
来自:小红书|作者:茉莉雪梨

我曾在许多地方读书:
在家里的小书房。

吃西瓜,喝茶,读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水族覆火”的形容是那样奇幻,以至于夜里做梦,还梦到一团火焰幽幽地浮在水上,一径燃烧着,那样安静、那样凶猛。
在春夏之交的阿勒泰。

民宿户外的桌子就是很好的阅读场所,读累了抬眼就是雪山下的森林和草原,这样不赶时间的旅行,当然是读《我的阿勒泰》:
“草原是绿的,沼泽是更绿一些的绿,高处的森林则是蓝一样的绿。”
“又抬头看天空,世界为什么这么大!我在这个世界上,明明是踩在大地上的,却又像是双脚离地,悬浮在这世界的正中。”
在敦煌。

囫囵吞枣式地读书,读敦煌学概论,读丝绸之路,读中亚各国历史,读西域史,读中西交通史,读莫高窟参观指南.…理解的不理解的都一股脑地塞进记忆里,现在对那一天的记忆只浓缩成一句话,也是一本书的名字: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在明基组织的阅读分享会上。

北外滩滨江的大楼里我们一起谈论伍尔夫,WiT从线上到线下参与构建着我的阅读史,也是我的上海生活史,持续阅读,持续写作。
做不了女作家,也想像女作家那样生活。

伍尔夫阅读分享会的五个月之后,参与了#WiT予我的阅读史 活动并收到了阅读纪念卡,无论是H5版的电子小卡还是实体卡,明基都做得很用心,正如所有喜爱阅读的人那样,开灯与开卷,都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温柔的、温暖的世界,在降温的上海,庆幸还有这样的陪伴。


保持阅读,保持思考。
让我们我们一起完成。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