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色彩是如何诞生的

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色彩是如何诞生的

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色彩是如何诞生的

风光摄影师:JimmyHe_贺进一

​​一张好的风光照片,色彩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有人喜欢浓郁色彩,有人喜欢低饱和的,有人喜欢色彩丰富的,有人喜欢极简的色彩,所以到底什么样的色彩才是好的,可能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有答案的,关键是要建立个人的色彩认知。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建立个人的色彩认知?

其实通过简单了解泛艺术美学史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里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摄影的美学和绘画美学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欧洲文艺复兴发展的这段时期(15世纪末-18世纪),我们会发现整体画作的色彩从柔和慢慢转化为艳丽丰富,这背后不单单是世人审美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当时所有画作的颜料都是通过各种矿石或植物等天然物质研磨制成,所以有些颜料极其昂贵,例如由青金石获得的高饱和蓝色以及翠绿色。



《最后的晚餐》 1495年 达芬奇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才得以使得画师在使用颜料时不再有更多的顾虑,最终使得画面的色彩不再受到客观元素的制约。我们可以发现,色彩的审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的。



《秋千》创作于1766年,弗拉戈纳尔

到了19世纪初期,工业化全面的兴起,信息与交通愈发的发达。外界物质的充盈让人们逐渐降低了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人们逐渐越发的可以关注到事物内在的东西。而在这个思想上最为敏感的群里,艺术家们也不再去追求画的“像”,更加追求的是“真实”。这里的真实不再是我们所说单一的视觉真实,而是真实的“感受”。这也便由此发展出了浪漫主义画作。他们的色彩和笔触是有一定的感染力的,它的色彩不再是单一的纪实色彩,而是艺术家们脑海里的色彩。

这里举个例子,从两个知名的印象主义画家(印象主义属于浪漫主义画作的分支)莫奈(Monet)和雷诺阿(Renoir)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创作的不同画作《洼塘》(La Grenouillere)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色彩和光影上,雷诺阿用互补色营造出跳脱的质感,而莫奈则是色彩灰度更高,色彩更加统一,给人一种朦胧之感。两幅名画各有千秋,这个区别的根本原因便是真实的色彩在两位艺术家的脑海中当时的感受不同。



《洼塘》莫奈 1869​



《洼塘》雷诺阿 1869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也就懂我想要说的是什么了,色彩是你画作的语言,好的色彩能准确表达你身处于环境的感受,这个感受不单单是视觉上,还有心理上的感受。

再说回摄影,其实风光摄影和绘画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可能当你按下快门时,你拍下的画面是最真实的画面,但当你将画面导入到电脑里时你便会发现为什么你拍到的和你记忆里的画面会截然不同。这其实和印象派画作是一个道理,你常常看到的色彩以及画面是你脑海里经过处理的视觉信息。与客观存在的有一定差距,所以通过后期去表达你脑海里准确的色彩感受变得十分重要。

下方这幅图就是很好的例子,第一张是我导入电脑后的相机记录的客观画面色彩,第二张则是我结合脑海中准确的色彩感受后,通过后期表达出的作品。



原图raw直接导出



后期还原后

如何表达自己风光摄影作品的色彩?

​Setp 1: 模仿色彩。每一位摄影师都是从模仿大师作品开始的,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风光大师的摄影作品,尝试去模仿他们作品的色彩。方法很多,但今天不多赘述。

Setp 2: 尝试去解读他们的色彩。思考这些大师为什么要使用某些色彩,之后你就会慢慢明白什么是色彩和谐,什么是色轮,什么是互补色。逐渐的就会明白色彩和情绪的关系。当你坚持对自己拍摄的作品做后期,学习观看优秀的作品,处理自己的作品,不断积累你的色彩审美,你的色彩认知也会越来越高。

Setp 3: 随着前面两个阶段的铺垫,在你前期按下快门的时候,你可能就已经熟练到明白用什么样的色彩可以表达你当时的感受了,这也是后期色彩处理对于风光摄影的意义。人感受到的事物和相机记录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只有你对每幅作品都进行主观地处理,才能准确地表达你的观感。毕竟风光摄影不只是记录美,还有表达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你与美的连接。

大家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对于色彩的一些表达方式和理念,也可以跳转看看我和明基SW聊的这期内容



今年6月拍摄于瑞士

看到这,一些受到偏色困扰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表达自己风光摄影作品中的色彩固然重要,但是你怎么保证你后期出来的作品是符合你脑海里感受的呢?

所以在后期时,学习并做好色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后期之前,确保色彩管理流程的统一,才能让每一个色彩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出现在摄影师眼前,保证作品中传达给别人色彩情绪也与摄影师脑海中一致。

​如何做色彩管理?

1、色彩匹配

不管是相机源头,还是修图软件,色域相关的色彩设置都需要保持一致。第一步当然是前期使用RAW格式拍摄,这应该是风光爱好者们的共知了。

第二步,就是把后期修图软件的色彩配置空间选择对应的色域的文件,并在导出时选择相应的文件。以我为例子,我的后期处理全流程是在16位的Adobe RGB色彩配置文件下进行的,当然,这也要求我的显示器必须是标准广色域显示器(比如我现在使用的便是明基SW272U专业摄影显示器就覆盖99%的AdobeRGB)。



我的PS色彩配置图

后期处理完作品后,如果是需要发布到网络上的作品,我再通过ps转换配置文件将它转化为8位srgb文件导出发布,而通过ps仿色转换,也基本显示无肉眼上的色彩差别。肯定有同学疑惑我为什么这么做?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主要有这些原因:



PS工作流程的最后一步

原因一:8位srgb的后期处理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色阶断层,对于色彩处理范围会更加狭窄。而且在专业的色彩处理软件3DLUT CREATOR中,如果是sRGB,有些色彩是无法显示出来的,那就更难对这部分颜色进行处理了。

原因二: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AdobeRGB除了能给我带来更广大的后期处理空间,减少色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色彩损失之外,我个人时常会有一些作品需要通过艺术喷绘输出成实体作品,而sRGB是无法完美覆盖CMYK的,这势必导致输出的作品色彩会和预想的色彩产生差距。(只有AdobeRGB是可以完美覆盖CMYK色域的)从我的工作流程也可以发现,Adobe RGB是可以转化为sRGB的,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留有余地,但sRGB则不一样,他无法转换成Adobe RGB。相信办展,出摄影集也是每一位风光爱好者追求的梦想之一,那么给自己作品留下一些余地,未来办影展大家挑选作品也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也不必担心色彩问题。



只有Adobe RGB可以完美覆盖CMYK

第三步就是确认显示器的色彩配置文件(ICC)与软件中的色域一致。如果你的显示器是100%Srgb,电脑中内置的ICC配置文件也需要确保是sRGB IEC61966—2.1(一般为系统默认)。而如果是广色域显示器,则需要根据你选择的色域(比如Adobe RGB 色域),将配置文件手动切换成相对应的ICC(Adobe RGB )。如果显示器ICC不匹配,不管前面两步多么准确,拍摄的作品色彩多么饱满,最终修出来的图片也不是准确的,因为它从显示图片的那一刻开始,色彩便是错误的,那么也就导致越错越离谱了。

大家在挑选广色域显示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选择是做了严格色彩空间划分,可以自由切换的显示器,否则广色域是没有意义的。我目前这台SW272U就是提供了八种色彩模式。同时在这方面,它最让我觉得方便的一点是,面对不同工作内容,每次我切换AdobeRGB 和sRGB色域时都可以通过这个OSD无线调色盘一键切换,而且明基新出的这款色彩管理软件PMU登录挂在后台以后,也可以自动帮我切换显示器的色彩配置文件,既不需要我每次手动切换,更重要的是,这保证了我色彩配置文件是正确的,避免出现忘记切换对应ICC而不得不重新修图的后期“事故”。



SW272U拥有多种色彩空间

2、注意色准

应该不少爱好摄影的同学(包括我自己也是),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后期修图时,在屏幕上就感觉颜色不对,怎么调整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然后不得不反复返工,反复对比手机和其他屏幕进行调整。其实这就是屏幕偏色,没有做好校色导致的。而且玩摄影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随着屏幕使用年限的增加,它的色准和色彩表现力也会逐渐变差,所以也不会有一张屏幕是一劳永逸的。

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规避或者降低它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尽可能减少屏幕偏色的问题:

① 首先也是最简单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挑选带有出厂报告的显示器(ΔE的数值至少要≤2) 。当然现在不少厂家都宣称自己带有出厂校色报告,但是其实稍微细看出厂校色的相关内容就知道,不同厂家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经验,出厂校准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更有甚者是宣传ΔE<1,但是到手以后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却发现实测数据与宣传有很大偏差。所以大家也一定要具备一些色彩管理的知识储备,至少要清楚它的ΔE值是通过什么设备测出来的,知道什么样的灰度曲线,什么样的gamma才是好的,而不是只看厂家摆出来的宣传数据。我自己最近使用的这台明基SW272U专业摄影显示器,经过了工业级光谱仪(KONICA Minolta CA310)和监视器级别3D LUT的校色处理,各项参数很丝滑,符合国际的色彩标准,出厂校色程序非常严苛,ΔE平均数值≤1.5,到手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SW272U出厂报告

②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带有硬件校色的显示器。平时我们听到的校色,其实是软件校色。软件校色虽然也可以纠正色彩,但由于软件校色是作用于显卡的色彩输出,这也就导致软件校色会让显卡色彩输出受到限制。更简单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有损的校色。且这种色彩损失会随着你使用时长与校色次数的增加越来越严重。

而硬件校色则不同,它的色彩纠正是直接作用于显示器内置的硬件校色芯片,不会“卡”显卡色彩输出的脖子,可以达到近似“无损”校色的程度。这点我想需要每一位玩摄影的同学注意,做色彩,一定要严谨才行。

③ 最后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玩摄影的同学都要养成一个定期校色的好习惯。之前说到,每一台显示器都会随着时间变化产生偏色,这个时候就需要工具把色彩纠正回来,养成定期校色的习惯才能让显示器陪伴你更长久,也能确保照片色彩“随心所欲不逾矩”。像我之前使用的SW270C也是会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校色,搭配明基新出的色彩管理软件PMU,色准一直保持的不错。

综上,我也推荐一下我目前在使用的机器:明基的SW272U专业摄影显示器,拥有99%Adobe RGB色域与99%双P3色域,ΔE平均数值≤1.5,10bit色深,拥有硬件校色以及16bit 3D—lut,自带出厂报告,自带八种预设色彩空间,且各个模式的Gamma曲线几乎与对应色彩空间的标准完全一致。

在最后,我想说:

色彩审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与经济的进步,颜料技术的进步使得文艺复兴的画作从低饱和的色彩变得绚丽丰富,人们经济水平的进艺术家不再只为雇主画画,这便使得画作题材从单一的宗教画作变成了更好能表达自己的多元化的画作(风景画、印象画)。

摄影亦是如此,摄影从绘画的附庸逐渐走出了自身的艺术道路,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出了多种门类,而风光摄影也从一种纯粹的记录属性的技术中超脱出来,开始去展现和收纳世界,强调风景的宏大叙事,透过风景表达给予受众美的享受。这一切都离不开客观世界的摄影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后期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很可惜的是,足够优异,完美符合摄影定位的显示器大多价格都很高,且整个摄影的显示器市场也比较杂乱,缺乏标准。这段时间体验下来,这台明基的SW272U专业摄影显示器给我的感受还是很好,我也希望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多,因为只有让市场“卷起来”,才能让这些显示器的色彩技术越来越成熟,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使用更专业的东西。我想这既是我希望看到的摄影未来,也是摄影师们都希望看到的摄影未来。

发布于 中国澳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QR code
Light Dark Dark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