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音乐家
钢琴教育家武晓锋博士:陪伴也是需要坚持的
来源:WiT好读(微信公众号)| 2020-11-20
↑ 著名钢琴教育家武晓锋博士访谈
当大家发现人生起跑线不断前移,就把目光投向孩子们的早期教育。钢琴兴趣班尤其受家长青睐,初级钢琴教育在中小城市大规模铺开。中国有3000万琴童,他们身后就有多少迷茫且忧虑的家长。
当音乐成为一种产业,厂商负责卖琴,琴行负责考级,陪练负责陪伴,在环环连锁下,家长成为连轴转的买单者。他们鲜少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去思考,如何让孩子享受这一过程,有所收获,而非徒留痛苦的回忆,0.2的视力。
“WiT音乐家”是明基旗下智能灯具品牌WiT所设立的钢琴家系列访谈。访谈邀请在钢琴演奏、钢琴教育界拥有丰富履历的音乐家们,分享他们的音乐人生,解答学琴者在学琴练琴道路上的种种困惑,以期为初学者树立正确的学琴观,帮助家长成为琴童练琴中的引导者。
我们期盼以此,将音乐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这次我们请来了钢琴家武晓锋博士,请他和我们聊一聊琴童家长需要关心的事。
武晓锋是德国EDITION PETERS特约钢琴家,美国Apple苹果公司Chopin Project肖邦工程独奏家。200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授予武晓锋音乐艺术博士学位,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将武晓锋作为高层次专家引进,现为钢琴系硕士导师。
“我们学的不是钢琴,而是音乐”
在初级钢琴教育中,“手型”和“坐姿”是逃不过的难关,这让很多初学者产生了畏难情绪。
微博网友alanaalana说:#娃学琴妈先行#儿子弹琴手型还是不够,会折指塌指,小指头撑不太起来,孩子一年级,手指力量不够,小指头会翘起来,是要先纠正手型还是继续练习等长大了有力气再慢慢纠正?
武晓锋认为,学琴不应该局限于“弹”这一个动作。教学人员强调手型,是为了让力气不够的幼童也能弹出响亮的琴音。若拘泥于此,学钢琴就成为姿势的练习,钢琴老师就成为体操老师。他说:“我们学的不是钢琴,而是音乐。”因此,在刚开始学琴的阶段,比手型和坐姿更重要的是节奏和音准——这是音乐的结构和形态。
节奏和音高有对错,但音乐的追求无关对错,“音乐讨论的是想象力和表达力。”
“我还没到这一步,但已经是个话唠”
课间,有小男孩被妈妈牵过来和老师打招呼。小男孩有点羞涩,声音很轻话很少。武晓锋弯下腰和他说:“要多讲话哦,要敢于表达。”
访谈中,武晓锋对采访者抛出的问题迅速组织语言展开回答,调动了活跃的气氛。他把这归功于钢琴学习。他认为钢琴能够锻炼人的表达能力,很多比他走得更远的钢琴家,在表达能力上也非常卓群。“我还没到这一步,但已经是个话唠。”他笑说。
“陪伴也是需要坚持的”
1985年2月8日,武晓锋6岁,第一次上钢琴课,是妈妈陪他去的。这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定:一节钢琴课8块,后来涨到10块,而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是45块几角几分。那天妈妈和他一起听课,把笔记和作业记在小本子上。以后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带他去上课,都会记课堂笔记,方便回去陪他练琴。
这是一个家庭需要坚持的事情。
微博网友鲤鱼酱子8说:#娃学琴妈先行#其实更多时候孩子学一门乐器或者特长并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我们大人坚持不下去了,我们要接送,陪着一起上课,我们要督促每天的练习甚至陪练,最后我们筋疲力尽了。大人经常说别逼孩子,他们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可孩子爱玩的天性注定他们不会自己去钻一门特长。
武晓锋提出:“陪伴也是需要坚持的。”在音乐教育产业化的时代,各环节各自提供着看似完备的服务,实则互不相通。在孩子尚没有能力贯通这些环节的时候,家长有必要看护、陪伴乃至主导孩子的学琴之路,切不可把自己放在买单者的位置上作壁上观。
采访结束已是晚上八点,与武老师道别后,我们与摄影团队扛着大包小包在路边打车。偶遇一对父子在路上学平衡车,父亲在后面边一路小跑边喊着:“放轻松!”小男孩不摇不晃,稳稳前行。